![]() |
![]() |
|
![]() |
![]() |
首页 >> 专题栏目 >> 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 |
杨华:“农民院士”的农民情怀
来源: 时间:2020-01-03 阅读: |
12月30日9时30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和中共云南省委联合举办“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上,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杨华作《“农民院士”的农民情怀》报告发言。 杨华 杨华发言称,要采访到朱院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看朱院士在两会直播上侃侃而谈,实际上,他特别不爱面对媒体,每次联系他采访,他总是会问一问原因,如果是与他个人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关,他会说:“这算了,我没有做什么,不要报道我个人”,如果是与农业科普、农村发展的话题相关,他会说:“这个,可要说一说”。 多年来,对朱院士的采访里,“农民”二字格外醒目、分量最重。他说:“大家叫我‘农民院士’,我心里很清楚,农民院士,农民在前、院士在后,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是我的本分!” 2019年10月,国庆收假当天,杨华前往澜沧县竹塘乡对朱院士进行了两天的跟踪采访。今年的林下有机三七长势喜人,第一次迎来了收获,在那次举行的竞卖会上,三七价格一路飙升达到8400元一公斤,在价格还要往上走时,朱院士立即叫停了拍卖。 “为什么?不是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吗?” 朱院士摇摇头说:“三七价格过高,老百姓就吃不起了,这违背了我们的初心,吃的人多,种的人也就多,生态三七产业才能发展起来,这项绿色的技术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他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伤害到农民的利益。 4年时间里,他穿着一双胶鞋、一身迷彩服,走遍了澜沧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拉祜山寨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种冬土豆,种林下三七,把他的满腔热血和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次,朱院士要去林地里查看农户种植的三七,山路崎岖不平,朱院士不小心崴伤了脚,脚踝马上肿了起来,大家都叫他歇一歇,朱院士摆摆手,从路边捡起一根木棍,杵着木棍一步一步慢慢走向林地。 做电视的,一直想要为节目找到一个“泪点”,然而访遍了朱院士身边的人,都没有见过他流泪。直到有一天,听说澜沧县将要脱贫,老乡们担心澜沧脱贫后,朱院士和他的团队就要离开这里,那天晚上月亮升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拉祜群众点燃篝火,围住朱院士唱起了拉祜民歌《实在舍不得》,“我会唱的调子象山林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最怕的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舍不得,实在是舍不得”。 这时,朱院士眼里泛起的泪光,他的心已经与拉祜群众紧紧相连。村民们舍不得他,朱院士又何尝舍得下这些村民。这泪光无声,但,这泪光却让人更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农民院士最伟大的农民情怀。 |
本文来源: |
上一篇: “抢占劳动力”的朱院士 下一篇: 李娜努:我也是院士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