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综合栏目
 
班利是个好地方

来源: 时间:2022-04-13 阅读:

踩着春天的喜气,我们来到澜沧县东回镇的班利村。拉祜族语言里,“班利”是“好地方”的意思。班利村距东回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的村民委员会。这个名字取得名副其实,进入班利村,就如进入一个民族博物馆。可以看到原始农耕的痕迹,古朴的民俗民风,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听到来自远古的传说和悠悠的织布声。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9,恰好是拉祜族的节日“九皇会”,这是专门为男人设定的节日。相传过去拉祜族男人外出打猎,带着猎物回到家时春节都已经过了。为了犒劳辛苦的男人们,就在农历初九这一天给男人们补过一个节,后来人们就把这个节日叫做“九皇会”,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现在的拉祜族已经不再靠打猎为生,没有特殊情况男人们也能够按时回家过年,但古老的节日“九皇会”还是相当的隆重。

在广场中央,栽着青翠的松枝,松枝上捆绑着甘蔗和芭蕉。我说不上这一束物品的具体象征意义,但应该是甜蜜长青,吉祥幸福之类的祝福。象脚鼓敲起,穿戴整齐的拉祜族妇女围着吉祥物跳起了自己的舞蹈。鼓点简单但欢快诱人,一声声好像击打在心上,挑起一波波的热情,想要用掷地有声的舞步尽情挥洒。

舞场上的人越积越多,围成大大的圆圈,一圈不够,围两圈。他们跳得那样的纵情,细碎的银铃声透着甜蜜,整齐的舞步踩出一脸笑容,咚咚的鼓点放大了人们的幸福。他们跳着、舞着,像是要用尽一身的力量才能都释放出对生活的感受一样。

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摆舞”。班利是享誉全国的拉祜族“摆舞”的诞生地,因此,东回镇也就有了“摆舞之乡”的美誉。

班利村的文艺队长叫李路笛,很秀气的名字,其实人也长得秀气。她不仅是文艺队长,还是澜沧县“摆舞”传承人。她介绍说“摆舞”在拉祜语里叫“摆跌”,是拉祜族传统舞蹈中一个十分优秀的女性舞蹈。班利摆舞,历史悠久,由拉祜族几代人共同创作才得以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源于拉祜族的生产生活,主要表现拉祜族生产劳动和生活的情景。有撒谷、栽秧、打谷、扬谷、背谷、舂谷、吃新米等原始古朴的舞蹈动作。共有80多个套路,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以象脚鼓、铓、釵作打击乐器伴奏,是一种自娱自乐性的广场舞蹈。不受人数的限制,十几人、上百人、上千人、上万人都可以跳,一般以圆圈为主,象征拉祜族的团结。“摆舞”的特点是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

文艺队长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来也是有拿得出手的绝活。她和6岁的儿子为我们现场演唱了新作的歌曲《花香东回》,拉祜族喜欢唱歌,也会自己编歌,很多歌曲都是拉祜族人最早唱出来的,像《婚誓》这首歌就是在班利的原创作品上改编的。

班利村还有个武术高手,他叫许扎克,我们专门到家里进行拜访。问起他在民运会上获奖的事,他高兴的搬出一个大盒子,打开让我们看他的奖章。闪亮的奖章分为拳术和器械两类,分别是2014年在江城举办的普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拳术第二名,器械第一名;2018年在思茅举办的普洱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的拳术、器械B类奖章。还有一枚是省级奖章,那是2014年,在迪庆举行的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的。许扎克说自己才四十多岁,还可以再拼几年争取在以后运动会上再拿一个奖牌。

听到武术高人许扎克这么有信心,我们都真诚的祝愿他在下一次民族运动会上获得更好的名次。

班利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该基地于2011年1月落成。基地传承人陶扎戈属于市级传承人,今年54岁了。他能把拉祜族的历史从起源唱到今天,随口唱来,想到什么唱什么;看到什么能唱什么,从天黑唱到天亮一点都不成问题。他说年轻时候能唱三天三夜,不间断,不重复。

东回是一个好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开天辟地的《牡帕密帕》历史,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祖先留下的笙歌摆舞,快乐了他们的性格;《婚誓》,续写了爱的篇章;李路笛的舞蹈艺术团队继承和发扬着东回文化。

东回有聪明的拉祜族后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生活和致富的欢歌。

(作者:赵康 现供职于思茅区倚象镇逸夫中学)

本文来源: 
 
 上一篇: 欢庆“阿朋阿龙尼”
 下一篇: 澜沧:棚改294户居民喜提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