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拉祜资讯 |
笼蚌少数民族特色村:哈尼百姓梦圆茶山
来源: 时间:2023-04-07 阅读: |
开车上景迈山,穿过景迈大寨,从糯岗古寨边再往北走,就进入一片森林,路旁不时会露出一片片的茶园。在绿意盎然中行驶三四公里后,一片片青灰色瓦房逐渐出现在路下方的山腰深处。这就是笼蚌,景迈山中少有的几个哈尼族村落之一。景迈山里有哈尼族?在大多数游客的印象中,这里的少数民族似乎只有傣族和布朗族。如今神秘面纱悄然落下,桃花源般的美丽山村尽收眼底,为世人神往。 笼蚌村民小组隶属惠民镇景迈村委会,距离村委会10公里,交通便利。2020年末,全组总人口43户167人,以哈尼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98.81%。笼蚌是典型的哈尼族传统村寨,寨子里的哈尼族是其一个支系一一阿卡人(阿卡人为自称,又称为爱尼人),在缅甸、老挝、泰国北部都有分布,属于典型的高山民族。 笼蚌位于景迈山深处,距离核心景区仅4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全村寨保存有诸多哈尼族特色民居,阿卡人保留着其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歌舞及传统节庆。2016年,笼蚌被列为了云南省2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之一。2017 年,笼蚌村获得国家民委授予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偏僻闭塞的笼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通公路,我们摆脱贫困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望着远处的大山,肤色黝黑、踌躇满志的赵志兴不禁感叹起来。赵志兴是笼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哈尼族名字叫特波。生于斯,长于斯,笼蚌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一幕幕变化,赵志兴都历历在目。 笼蚌为傣语,意思是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有一口四季出水的水塘,那是麂子、马鹿常年饮水的地方。而今这口古井依然保留在村口。从解读名字可知笼蚌历来是一个滋润万物的山水宝地,但其也曾是景迈山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寨。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通路前夕,村中大多数哈尼族都未曾走出景迈山。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和各方帮扶下,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奋战,全组原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45人,现已全部脱贫。农民人均有粮296.27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9789.44元。笼蚌的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为茶叶、玉米和水稻等,养殖业主要为猪、鸡和蜜蜂等。 笼蚌人民如今富足的生活也离不开多年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推进。笼蚌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12名,其中女党员3名。赵志兴时常带领党员和村干部通过开展各类政策学习、思想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群众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思想宣传到个人,使每位村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每逢隆冬时节,正是哈尼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 “嘎汤帕”节。“嘎汤帕”意为万象更新、万物复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全村各民族都会欢度佳节,各族群众吃百家饭、串百家门,话百家常。如今的笼蚌虽以哈尼族为主体,但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唱响团结之歌。 传承茶俗文化,发展优势产业 行走在笼蚌村寨的小路上,热情好客的哈尼族同胞总会冲你喊上一句“进来喝茶噻”。一阵茶香伴随一阵烟熏味袅袅升起, 令人不禁好奇走进围坐在火塘边上的阿卡人一家。煨酽茶是哈尼族最古老的饮茶方式, 就是用土锅煨煮酽茶饮用。制作方法首先将土质陶罐洗干净并烘干;其次抓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罐中,并把陶罐置于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烘烤一段时间,当茶叶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清香时,再将清水舀入罐中,然后把陶罐放在火塘边煨煮。煨煮时间可长可短,既可煨煮片刻即饮用,也可煨煮1—2小时甚至更长,但以煮至罐中水剩一半时的色泽和口感最佳,煨酽茶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烈的烟熏味。温润醇厚的茶汤入口,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举目之间,煮茶的哈尼族老人,倒茶的哈尼族少女、玩耍的哈尼族儿童,让游人深切地感受到笼蚌人民的质朴与热情,还有哈尼茶文化带来的那份恬静与安逸。 笼蚌村一边秉承哈尼族悠久的茶俗文化,一边又继往开来地发挥着茶叶在他们如今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稳定面积、提质增效、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笼蚌村不断加大生态茶园改造力度,自主培育本地特色品牌,不断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截至2022年底,笼蚌有茶园面积1090亩,采摘面积495亩。其中:生态茶面积265亩,古树茶面积230亩。全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9606公斤,茶产业覆盖率达100%。依托茶叶支柱产业,2022年小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89.44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党员干部的引导与宣传下,笼蚌村民不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扎实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毁林种茶专项行动,始终保持着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加快了笼蚌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打造特色村寨,建设美丽乡村 “除了茶叶,我们还在搞乡村旅游来增加收入。”赵志兴兴奋地介绍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笼蚌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点明了方向,指明了路径。在政府支持下,逐年完成了道路硬化、畜厩外迁、民房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等旅游村项目建设及改造工程。2020年还着手实施客栈示范项目。目前,笼蚌村连接芒云村寨的公路已完成规划与公示,而筹备建设中的安鰻酒店——这一云南少见的国际顶级度假酒店就选址在一山之隔的芒云村。目前已经形成(需审核)笼蚌一芒云一景迈大寨 (景迈村委会)一芒景村委会一糯岗(傣族 古寨)的旅游环线,由此将极大地带动与促进笼蚌的旅游发展。 同时,笼蚌村以评选市级文明村镇为契机,全力打造乡村景色为基础,突出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综合利用自然山川、林下茶园、民族村寨等资源优势,深挖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等功能,自发地培育出 “旅游+”、“文化+”、“生态+”的旅游业发 展模式,着力推动了笼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 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历经数年努力,现已完成笼蚌全寨民居改造39户,根本地改善了各民族同胞的住房条件。主管线长达6公里的人畜饮水工程已顺利完成,保障了日产 生活中人畜饮水的安全。完成全部民居的畜厩外迁,共新建46个畜厩,建筑面积920 平方米,全面地、历史性消除了传统上笼蚌村寨内人畜混居现象。实施道路硬化达5700 余平方米,新建体育活动场地1块,安装太阳能路灯39盏,新盖景观凉亭1座、石砌水井1口以及水冲式公共旅游厕所2间。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村内美化亮化。如今的笼蚌寨,每家每户的电视机、冰箱等现代生活设备一应俱全,每栋民居都有太阳能浴洗设施。全寨还设有一个文化室和一个球场,亦有高音喇叭每日进行新闻广播。笼蚌文明新村模样由此彰显,非同以往。随着景迈山普洱茶小镇的持续打造,不久的将来,笼蚌必将成为景迈山芒景旅游景区内,极富哈尼民族特色的一个生态旅游亮点。 传承民族文化,唱响民族品牌 在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等各级政府着力打造景迈山特色村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笼蚌人民不忘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唱响民族品牌。 问及今日的笼蚌让赵志兴最满意的事情,就是尖头阿卡的民居、语言、歌舞、服饰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们的房子不管是以前留下的还是新盖的,都保留了我们的传统外观和结构。 阿卡话是我们自己的语言,村里男女老少都人人会说。过节的时候,男女老少都要穿上传统的服装,唱民族歌谣,跳竹筒舞,吃长街宴,热闹得很。” 赵志兴说,他30年前结婚时穿的服装,一直完好保存着,已经多次有人出高价收购。“我不想卖,多少钱也不卖,这种服装现在很难见着了,我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辈人保管着。这就是我们阿卡人的传统文化。”首先,有着哈尼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力保护。笼蚌全寨60余栋房屋,除两三间水泥浇灌钢混结构的楼房(实际为茶厂及办公场所)其他全是木料穿斗拉榫的干栏式爱尼人传统民居。其次,笼蚌的哈尼人民善于歌咏,且娴于舞蹈,村小组党支部组织建立了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业余文艺活动队伍。笼蚌现有 “嘎汤帕”、新米节、老人节等诸多的民族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大多数村民着本民族服装生产生活,日常交流都使用本民族语言, 老人向小孩讲述哈尼史诗故事,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笼蚌寨随处可见。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得以传承。 脱贫致富把身翻,继往开来喜新颜。笼蚌各族人民有希望、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保持茶叶产业优势,适时推动民族特色旅游业发展,全力创造出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一家亲的合美氛围,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乐章! |
本文来源: |
上一篇: 上允镇勐允社区:“一户一宅”的好日子 下一篇: 李娜倮: 澜沧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