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首页 >> 专题栏目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基层人物】退休教师魏国祥:平凡岗位上,铸牢团结纽带的不凡“护苗师”
来源:澜沧信息网 时间:2025-03-20 阅读: |
“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名退休乡村教师,我一定要持续发挥余热,为上允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倾尽所能,把真善美传递给更多人,更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上允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魏国祥坚定地说道。在多民族聚居的上允镇,这份承诺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更是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促进澜沧县上允镇各民族团结共进的生动实践。 魏国祥退休前担任澜沧县上允镇翁板村完小校长,如今担任澜沧县上允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载誉无数,2005年荣获云南省科技兴乡带头人,2007年获得云南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云岭优秀职工”称号,同年还被人事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教育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他为促进各民族教育公平、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所付出努力的见证。 退休不退岗,退岗不褪色,勇担团结使命。2017年9月,魏国祥光荣退休,但他始终牢记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如磐石。上允镇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他深刻明白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乐于奉献,每当师生遇到困难,他都主动伸出援手。退休后,他默默为学校种菜、栽树、修剪花草、疏通自来水管道,为来自不同民族的师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点点滴滴中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团结与融合。 积极发挥余热,真情爱护下一代,共筑团结根基。魏国祥满怀对党的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忱,勇挑上允镇关工委副主任这一重担。他深知,培养下一代正确的民族观和团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无论风雨,他坚持到办公地点办公,经常组织“五老”成员交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在关爱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青少年和困难学生时,他深入基层,了解各民族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情况,将关爱精准送达。比如翁板村上翁板村民小组单亲孤儿、六年级学生魏新(化名),经常缺课甚至辍学,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校领导多次劝返都没有效果。魏老师得知后,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发现该生厌学、自卑又贪玩。考虑到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魏老师凭借耐心和爱心,坚持与她交流谈心,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让她重返校园。这不仅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更让大爱、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浇灌团结之花。魏老师凭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和师生的广泛赞誉。在上允镇这个多民族聚居地,文化体育活动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每当学校、村组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他都积极配合组织,鼓励各民族师生、村民共同参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2024年上翁板村民小组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比赛,他慷慨资助2000元;中翁板村民小组购买乐器,他资助1000元。翁板村完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他总是积极捐款捐物。2024年,他组织“五老”成员慰问了20名留守儿童和20名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8000元,还自掏腰包2000元,为困难学生送去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他的带动下,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氛围愈发浓厚。 魏国祥老师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自己居住在40平方米的简易房里,家中仅有旧沙发和旧办公桌,即便面对家庭困难,也从未向组织提过要求。如今65岁的他,依旧保持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为上允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光发热,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 |
本文来源:澜沧信息网 |
上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澜沧文东:非遗进校园 师生学“艺”热 下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澜沧县政协委员赴宁洱县 思茅区考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