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澜沧县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 >> 法治课程 |
[普法]关于命案防控,这些小知识你得了解
来源:云南普法 时间:2024-02-03 阅读: |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请大家认真学习命案防控工作知识 广泛宣传,积极防控 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思维能力 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 什么是命案 命案,就是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抢劫、强奸、绑架致人死亡等八类案件。这八类案件也是刑事犯罪活动中恶性程度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案件。 命案酿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心理成本:命案犯罪人往往精神恍惚、无法入睡,不敢与他人进行正常接触,无法原谅自己,后悔自己的所做所为,惶惶而不可终日。 2.学会“冷处理”一切问题。“冲动是魔鬼”,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与他人产生纠纷时,应听取村里德高望重人员的建议或请村支两委参与调处,不能出现极端行为。 3.珍惜现有婚姻家庭。已婚人士要珍惜自己的另一半,经营好已有的小家庭,不要尝试婚外情。有研究表明,43%的凶杀案都是由婚外情引起。 4.杜绝早婚早育现象发生。男方法定婚龄22岁,女方法定婚龄20岁,禁止过早组建家庭,防止因条件不成熟,产生家庭矛盾纠纷,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5.放爱于生路,家和万事兴。谈男女朋友、夫妻感情纠纷,本应当理性解决,但一些人面对纠纷,不思考妥善化解,因爱生恨,反转化为情感暴力,甚至引发故意伤害、杀人等刑事犯罪。 6.个人钱财不外漏。在公众场合不轻易说出自己家的财产情况,在外面不轻易漏出钱包及包里的现金。 7.个人信息不外泄。不轻易泄露自己的手机号、家庭电话、家庭地址、车牌号、办公室电话等个人信息。 8.拒绝高利贷及其他非法贷款。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时,应第一时间向正规金融机构和贷款公司寻求帮助,不要尝试借高利贷或私人小贷款。 9.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单纯、干净的朋友圈,不与三观不正之人往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与黄赌毒等违法行为。 10.不轻易带陌生人到家中。家是每个人幸福的港湾,同时也是每个人最安全的休息场所,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轻易带陌生人到这个“私人领地”,谨防别有用心之人。 11.做生活中的热心人。相识一场即是缘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街坊邻里的动态,发现打架扯皮之事主动上前劝解,遇到不能控制的场面及时向派出所报警。广大父老乡亲们,生命只有一次,永远没有重来的机会,为了你及你家人、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请广泛宣传,积极防控,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 12.小不忍则乱大谋,气不服易生血灾。人与人相处,产生矛盾是正常的,处理得好,其实都是些小事,但处理不好,点滴小事也可能引发一场血案。 13.钱债之争解于法,无需以死命相搏。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拿不到应还的债务,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绝不能因一时不忿,走上极端的道路。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命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疾病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而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强奸罪,致使受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抢劫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本文来源:云南普法 |
上一篇: 【普法强基 】 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宣传 下一篇: 普法强基 · 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宣传 |
主办:中共澜沧县委 澜沧县人民政府 承办:澜沧县委宣传部互联网管理中心 视听许可证号:125420038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4046044号-1 公安备案编号:53082802000001 地址:中共澜沧县委大院内 电话:0879-7232354 邮编:665699 邮箱:lcxwxcbwxk@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