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初心故事】不忘初心 扎根龙潭 来源: 时间:2019-11-06 阅读: |
两年驻村人,一生农村情。2018年3月,李雪松由中共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派驻到澜沧县谦六乡龙潭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仿佛一粒向日葵的种子,在龙潭这片热土上迅速扎根,带领村“两委”班子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 一、遵纪守律、加强学习 驻村以来,面对有18个村民小组,701户303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43户1711人的大村,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哪怕有五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李雪松深感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驻村以来,通过书本、微信公众号等,不断充实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等政策要求和业务知识,在最短的时间里摸清基本村情。并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组织好驻村工作队员每一天的驻村签到,写好每一天的驻村工作日志,严格按照驻村工作队员考勤管理制度抓好驻村工作。 二、建强支部、筑牢堡垒 龙潭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性工程,更是保障性工程。驻村以来,针对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实际情况。按照“基层党建巩固年”、“基层党建创新体质年”、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等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严肃党的组织生活。 三、夯实基础、精准帮扶 “刺桐开花红通通,第一书记李雪松;雪松同志到龙潭,条条大路要得通。”这是他进村入户调查时,一位老党员同志唱给他的曲子,面对老党员的勉励和鞭策,针对龙潭村产业发展单一,基础设施薄弱这两个最大短板,李雪松记在心里,忙在行动里。 龙潭村除了乡政府到村委会驻地马鞍山村民小组的道路实现硬化,还有17个村民小组道路没有硬化,晴通雨阻,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制约。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农资运输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李雪松同单位领导积极与普洱市国资委协调资金60万元,完成了龙潭村马鞍山村民小组至大平掌村民小组5公里砂石路面改造项目。与市水务公司协调资金10万元,完成了龙潭村部分村民小组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李雪松同乡政府积极协调县交通运输局、移民局等上级部门,实施村内道路硬化8个村民小组20余公里,实施组内道路硬化6个村民小组。群众的出行更加快捷方便,群众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带着龙潭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组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到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普洱市国资委、普洱市城投公司、普洱市旅游投资集团、澜沧县政府外事办公室等挂包帮扶单位汇报脱贫攻坚工作,争取驻村队员办公生活用房修缮加固改造项目一个,龙潭村老伍寨安全饮水项目一个,种养殖大户奖励资金、民间文艺队发展资金等,先后争取资金60余万元。 在逐步补齐基础设施这个短板的同时,李雪松着手抓起了产业发展单一滞后这块短板。为了学用结合,他积极与派出单位汇报,组织龙潭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40余人到周边的发展河、惠民、糯福、竹塘等乡镇考察学习石斛、柠檬、林下三七、马铃薯、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二代野猪、竹鼠等养殖技术,为龙潭村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他经过长期调研,结合龙潭村各个村民小组实际,融入乡党委、政府的产业扶贫规划和退耕还林政策,提出“生态优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规划产业。驻村以来,带领8个村民小组群众种植晚熟芒果740亩4万多株,7个村民小组种植青花椒660亩。6个村民小组种植甘蔗、咖啡1500余亩。与此同时,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成立澜沧龙潭永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澜沧迅驰农牧公司、澜沧民胜农业开发公司、奇济康公司,重点在肉牛养殖、生猪养殖、青花椒种植等方面,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经济模式,发展集体经济。 奔在脱贫路上,驻进群众心里。按照“五个一批”扶贫政策,他积极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抓好麻赖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针对项目推进相对缓慢等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成立临时指挥部,长期驻扎在安置点,主动联系施工队,督促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四、宣传引导、抓好感恩 澜沧县谦六彝族乡是革命老区,如何利用革命老区的优势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如何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如何让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观念?如何让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带着这些问题,李雪松与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员商议,结合龙潭村实际,以传统节日、村规民约、火塘夜校为载体,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感恩教育活动。 每逢春节、三八节、彝族火把节等节日,是当地群众最热闹,气氛最热烈的,人心最齐的时候,他带领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员到各个村民小组,通过开群众会、表演节目等形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宣传各级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作出的奉献、取得的成效,宣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恩奋进、不等不靠,用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如何让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最前线作用,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让村规民约来管理!经与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员商议后,李雪松着手起草《龙潭村村民小组村规民约》,制定了遵守的条约10条,处罚的规定10条,随后到各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将听党话、跟党走、知党恩、感党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通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等方式,对“知恩感恩报恩”户进行表彰,对心怀感恩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和群众,在各类慰问及优惠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对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诚信意识、无感恩之心、无法治观念的党员群众,按照《村规民约》,给予相应的惩处,以达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脱贫发展委员会的干部说:用《村规民约》管理寨子里的大小事,这招很管用,特别是制定了“环境集中整治日”以来,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告别了寨子脏乱差的日子。 “第一书记,谦六乡团委要来龙潭村开展‘火塘夜校’活动”,听到这个消息,一直缠绕在李雪松心里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如何开展好感恩教育,火塘夜校就是最好的舞台。每到一个村民小组,在开展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晚饭后大家围绕在群众火塘旁边,大家一起边烤火边话发展,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曲子”共同唱响美好生活。“改革开放地换砖,群众脱贫党来帮,党的政策就是好,群众拥护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宽,党的领导照四方,群众爱听党的话,有得吃来有得穿”;“月亮出来月亮弯,脱贫致富奔小康,两不愁来三保障,群众个个都喜欢”;“高一台来低一台,脱贫致富幸福来,土基房子拆除掉,钢筋房顶盖起来”;“月亮出来月亮明,群众看病少出钱,群众看病得保障,群众日子比蜜甜”;“娃娃读书多喜欢,学费不用爹娘慌,家家娃娃读书去,两免一补传四方”。通过唱“曲子”,将“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脱贫知识进行再宣传、再普及,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五、扎实办事、为民服务 如何让龙潭人民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如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几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如何让群众看到一线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身影?李雪松在手机上刷着人民日报、云岭先锋、云南扶贫热线等订阅号,灵机一动,我们村也可以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呀,说干就干,立即注册了“灵秀龙潭”微信公众号,通过唯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文字,宣传龙潭美丽的风景,近几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着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常说,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干好第一书记工作。在李雪松看来,也许他所能做的非常有限,但是他愿意尽其所能,为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
本文来源: |
上一篇: 【初心故事】刀老三:老百姓心中点赞的致富带头人 下一篇: 市领导到澜沧县大山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