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热点转载
 
学习·故事 文脉华章丨良渚:青山还绿 遗址重生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4-08-27 阅读: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成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

良渚,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两次亲赴现场调研、多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年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2024年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很难想象,这一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曾一度岌岌可危。

新世纪初,由于当地一带出产的安山岩品质卓越,良渚成了石材开采的“金矿”。大量开山炸石,使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2003年7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在良渚文化博物馆会议室里,习近平观看了良渚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录像,并听取情况汇报。

当得知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时,习近平当机立断,“明天,就去湖州。”

很快,这几家石矿场被彻底关停。

在习近平的关心指导下,良渚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渐入佳境。

2005年3月18日,良渚博物院破土动工。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8年9月29日,正式建成开放。

2019年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19年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07年,良渚遗址考古现场有了重大发现,一座消逝了4000多年的史前古城初露端倪,震动了中国考古学界。随后,古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深入,它的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以及各类遗存的内涵日渐清晰。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还一直关心良渚。

2008年10月31日,习近平再次视察良渚遗址保护工作。在良渚博物院,他殷切嘱托:“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2016年6月13日,四位考古学家联名致信习近平,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7月13日,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良渚申遗工作由此迈入快车道。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喜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了高度评价。

2024年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2024年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人民网外籍专家在良渚博物院体验AR眼镜。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人民网外籍专家在良渚博物院体验AR眼镜。人民网记者 袁蒙摄

青山还绿,遗址重生。如今,良渚遗址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本文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 现场组图|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来之夜”在成都精彩启幕
 下一篇: 六集政论片《解码东北振兴》第一集:“落子”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