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拉祜资讯
 
上允镇勐允社区:“一户一宅”的好日子

来源: 时间:2023-04-08 阅读:

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 扶贫搬迁规划》计划五年内对全国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问题。《规划》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领,坚持搬迁与脱贫“两手抓”。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全国一时兴起易地扶贫搬迁的各路大军。而在澜沧县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中,上允镇勐允社区或许是最不平凡的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

上允镇地处澜沧县西北部,距县城92公里,国道214线由南向北贯穿全镇,是澜沧县北部乡镇的区域中心。上允镇属盆地地形,四周群山环绕,是县内最大的坝子。美丽富饶的上允坝由傣族、佤族先民经长期开发,形成浓郁的傣族、佤族特色风情。

上允村劳公拢原本是上允镇易地扶贫搬迁的集镇安置点,共涉及6个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搬迁农户共462户1686人。2019年4月全部完成搬迁入住任务。2019年7月,经澜沧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安置点周边三个村民小组,即引相组、拉祜新村组和那洪组一并纳入,由此勐允社区居民委员会应运而生。勐允社区紧邻上允镇集镇,国土面积105.9平方公里,是普洱市最大的“一户一 宅”集镇安置点,澜沧县继娜登社区之后成立的第二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上允镇的第一个农村社区。至2019年底,全社区有总人口 540户1922人,有非建档立卡户143户485人,建档立卡户397户1437人。全区共有拉祜、汉、佤、彝等五六个民族。在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协力下,2020年底全社区实现全部脱贫。

勐允社区的集中安置涉及群众近2000人,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上允镇党委政府领导坚持亲力亲为,从2017年初科学选址、缜密谋划,到2019 年底实现全部安置,前后共花费近3年心血,终于啃下了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让各族群众挪出了“穷窝”从山区搬迁到城镇安置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各族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过上了“一户一 宅”的美好生活。

欣欣向荣的“新家园”

“搬迁群众来到了新家园、住上新居所, 我们就让搬迁群众从村民变居民,努力让搬迁群众住得习惯、住得舒心,全身心投入新 生活。”勐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平介绍道,首先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社区安置点至214国道1.7公里道路硬化工程、 社区主要街道的道路标线施划,开通运营2 路线公交车,安置点绿化建设也已完工。其 次是加强社会保障:陆续完成全体搬迁群众 户口迁移和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招商引资完成了勐允幼儿园建设,实行6个班学 制,可供学位数250个,已于2020年底开 学;同时完成了 93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 建设并投入使用。最后是积极创建文明社区:新建1栋616平方米活动场所,新建公 厕3座,培养4支民族文艺表演队伍,组织 实施民族文化进社区活动,实施13个村民 小组“大喇叭”广播新闻、宣传时政,以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后,勐允社区开 始着力进行产业培育。李平说道,“我们 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实行贫困户搬迁与后续产业帮扶同步实施。”2019年,社区党总支制定了安置点产 业发展规划。首先是大力建设勐允社区产业 园,促进社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结 合实际重点发展生猪产业,加快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冷冻、储藏、物流、交 易“一条龙”产业链。二是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已盘活迁出 点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实施花椒、辣椒种植订单农业共800余亩,投资313万元建设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同时,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筹备建设62亩蔬菜大棚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主要通过拓宽农产品交易和销 售渠道。目前已建成一座勐允社区集贸市 场,总投资920万元,建筑面积2640平方 米,于2020年10月底投入使用。每日群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下一步将组织实施社 区新集镇开市,支持和帮助搬迁群众在本地创业。以此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成果。

当问及搬迁群众就业现状时,李平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拓宽搬迁户的就业门 路,让搬迁贫困户有事做、有钱赚、有盼头。”如今,勐允社区建立了劳务合作社,因户因人开展精准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以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与此同时,劳动 力技能培训也未曾落下。累计举办技能培训XX余期,受益群众已逾千人。通过稳定就 业,搬迁群众的脱贫有了“硬支撑”。

勐允社区自2019年诞生以来,走过最不平凡的两年。全社区各族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历史性地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过去的日子真不容易,而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是今日勐允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在勐允社区,由于绝大多数群众都是从深山村寨搬来坝区的城镇,至今仍存在诸多难以适应的现象,还有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去不掉。特别是关于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现象尤为突出。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如何让广大妇女同胞担起“半边天”的使命与责任,如何转变群众的落后观念,着力激发妇联组织的活力?勐允党支部的领导干部们清醒地认识到,妇女是易地扶贫从搬迁到安置,再到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勐允社区通过党建带群团,充分调动社区内“她们”的力量,努力健全妇女组织,充分发挥了妇女志愿服务精神,使搬迁安置点的妇女全部动员起来。

“首先要点亮星星之火”李平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组建过程。“我们从社区妇联、脱贫发展委员会、妇女卫生委员会等组织中招募63名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妇女同志为队伍骨干,配备志愿者统一服装和监督袖套,集中在发达一组和新曼蚌组开展巾帼志愿服务队助力脱贫攻坚、革除陋习的培训活动。接下来是形成 '燎原之势'在培训这批骨干后,待她们回到各村小组内,着手招募本组的妇女志愿者。现在,全社区各小组招募的妇女志愿者已达11支队伍共185人。”

在谈及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具体工作时,李平自豪不已:我们开创了很多活动呢! 一是进行家庭卫生监督。由各组志愿服务队骨干和脱贫发展委员会组成家庭卫生监委会,重点指导平时不注意家庭内务的农户,同时帮扶改善老弱病残等困难户的居住环境。每逢周一早晨,身穿青色衬衫的巾帼志愿者们集合于各组指定位置统一出发,走街串户监督指导各户收拾内务。二是加大家庭居住环境的整治力度,督促各组农户开展家庭“五净一规范”的自查,志愿服务队已累计纠正家庭卫生不规范40余户。三是加大重点对象的帮扶力度,发挥女性具备的耐心、温情、亲和力等优势,以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残疾人和五保户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邻里守望”互帮活动,并发动各组周边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帮助重点对象整理家庭内务,并为其送达社区统一采购的日常慰问品。经过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不懈努力,全社区目前已基本实现户户环境整洁、规范,文明乡村、和谐家园的新面貌已初步呈现。

通过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让妇女从 “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助脱贫”到 “建新功”,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发达一组拉祜族妇女、民族团结进步代表李娜朵,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各族群众选为勐允社区第一任妇联主席,带领全社区妇女积极参与搬迁后的社区日常治理。而今像李娜朵一样,勐允社区的“她们”纷纷从家庭妇女的角色中走了出来,巾帼志愿服务队员们业已成为了“家风 倡导者、就业助推者、脱贫战斗员和文明播 种机”,成为流动在社区妇女同志们中的模范与榜样。她们不仅推动了勐允各族妇女同胞们自身的全面提升,更成为了助力社区脱贫攻坚的“正能量”,是勐允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乃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搬一片,稳一片,富一片。从开始搬迁到社区建立,再到今天发展如火如荼,上允镇党委、政府及勐允社区党支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为群众多办暖心事,多办贴心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实现了各族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共同目标。未来,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勐允社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一户一宅的好日子会越过越滋润。

本文来源: 
 
 上一篇: 翁基少数民族特色村:万亩茶园千年种,布朗文化助申遗
 下一篇: 笼蚌少数民族特色村:哈尼百姓梦圆茶山